当前位置: 1t2b排行榜 > 内容付费 >

内容付费的三种逻辑模式

内容付费产品层出不穷,那么,这些内容付费产品在模式上有什么规律吗?总结一下当今内容付费的三种逻辑,看病模式、吃药模式和入教模式。

第一种模式叫看病模式。这种模式的代表有分答、知乎live、微博问答等等。之所以把这些模式称为看病模式是因为,你花钱买到的是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。举个例子,比如你现在在产品设计上有困惑,你可以去分答找人提问,或者参与知乎live获得提问机会,总之你得到的是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,这就类似于你生病了,然后医生给你看病开处方,而你要为这个处方付费。

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你的医生资源,转换个视角的话,你的竞争力取决于你拥有的各行各业的专家资源,以及你对专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能力。它的好处是不用专门设计内容产品,而是根据具体病情和经验来开处方。但坏处是平台流量太贵。所以能做出来的,大概就是那些本来就有流量的,在行和分答是从果壳衍生出来的,微博问答有微博的流量。没有流量,这种模式很难玩。

另外,这个模式还有一个难点,就是如何快速匹配“病人”和医生?这在好大夫在线、简单心理这样的专业网站不是那么困难,但是我要去分答找一个合适的大夫,还是有难度的。所以这几个平台,都是大V的舞台,不知名但是有料的内容提供者很难在上面赚到钱。而平台对与大V们的关系也比较微妙,大部分钱都被大V们赚走了,平台就只有指望交易额的大幅增长。

第二种模式是吃药模式。简单点说,吃药模式和看病模式的区别是:看病是先付费后有产品,吃药是先有产品后付费。看病是“服务业”,吃药是“制造业”。比如你在用的“得到”,它是药厂,做的是药物研发生产制造模式,就像拜耳。

那买药肯定是对药效有预期的,六味地黄丸,治肾亏;广西金嗓子,利咽止痛,所以生产药品,就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预期。在“得到”上,之所以订阅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》和刘润的《五分钟商学院》的人很多,就是因为他们有严格的产品规划,给了用户明确的预期。在这种模式下,大V就没有那么重要了,重要的是产品的设计和打磨。

相比看病模式,吃药模式有几个好处:

1、自主性强,不过于依靠大V,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打磨设计产品上。

2、收入高,这里并不是指流水,而是指分成。因为双方都高度参与了内容的研发,所以APP拿到的就不只是低比例佣金。

3、可重复出售。看病模式,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,一个处方卖一次出诊费,效率不高,但是吃药模式,可以大批量出售。

当然,吃药模式也有它的难点,那就是产品研发。你来看病,我只要搞个知名大夫放那就好了,具体怎么看我平台是不关心的,但是要研究药物,我就不是平台,我是药厂,我要有研发人员专门研究。内容付费的不同模式各有各的好处,看你的能力在哪。

第三种模式叫入教模式,其实是指各种收费社群模式。社群也存在内容输出,但它既不会针对某个具体病人开药方,也不会制造特定的药物出售,它出售的是一个社群关系、一种信仰和尊敬,包括一种心理上的安慰。这就像一群信仰基督教的人,他们每周去教堂做礼拜,有事了还要去忏悔,还能跟其他教友互相交流,本质上是一个互相激发的学习群体,它往往是基于一个核心人物,如某个互联网大V组织起来的。比如,前丁香园网站的CTO、知名博主冯大辉在知识社群工具小密圈上,有超过一万的付费用户,但是冯大辉并不承诺说我每天要给你们发多少帖子,也不一定会回答你的问题,他扮演的是组织和筛选的角色。

内容转自网络,仅供免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删除,转载请备注原作者及来源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t2b.cn/neirongfufei/423/

相关专题: 内容付费 内容付费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