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1t2b排行榜 > 知识付费 >

知识付费行业是否已经在走下划线?

  最近一年来,知识付费行业呈现了一个新趋势,一些一线平台希望最终定型,寻找到一条确定的道路。于是他们纷纷和大学教授合作,希望做在线大学。随着一些一线平台的日益扩大,许多大学老师跟风进来卖知识产权,指望当年百家讲坛的风光再现。
 
  知识付费本质上是教育、出版和传媒三个行业的整合,是新物种的创造。在“所有人对话所有人”的时代,知识付费的最大意义,是能够刺激大多数普通人贡献出自己的认知盈余,它重新定义了知识生产的方式。
 
  当免费的新闻、资讯争相涌入我们手机,让我们感慨、抱怨讯息消化能力远远跟不上其涌入速度时,2016年,一个叫做“知识付费”的领域在中国大地兴起。进入2018年上半年,这个词变得更热。
 
  知识付费的学习模式应该是怎样的?
 
  知识付费需要做好三个关键点的平衡:碎片化学习、学习规模和学习效果,三者缺一不可。从课程自学到mooc大学、双师课堂再到线上1V1,业界还没有出现真正平衡的知识付费学习模式。
 
  根据业内行家的实践和推断,下一阶段知识付费的标配服务模式将会是1+1+N模式。
 
  其中第一个“1”代表的是标准化的课程。
 
  这个课程将会以“视频”或“音频”形式进行展现,让学习者完成自学。这个“1”满足了碎片化学习的随时随地性,给予了学习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度,同时也满足了由于学习规模日益扩大而带来的各种问题。
 
  而第二个“1”代表的是在线训练营。
 
  在线训练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产生学习效果。在线训练营模式,就是把线下的集中学习模式搬到线上,开展一段时间的在线集中训练,通过学习流程、学习氛围、学习评估的三位一体运作,从而使学习效果得以达成。
 
  总体做法是把所有参与训练营的学员,分成不同的小组,然后配定相应老师。每个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完成相应作业,然后交给老师进行批改和点评。整个训练营阶段会有实战练习,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或使用真实的案例来进行实战,进而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以致用。
 
  同时,老师需要对每个学习者进行阶段性评分,在学习完成时要进行总体评估;老师还需要针对小组学习效果进行展示和相应氛围的营造。
 
  从学习流程、学习氛围、学习评估三个维度来看,在线训练营都会比mooc模式更加紧凑,学习目标更加清晰、学习氛围更加浓厚,学生的投入度和最终学习效果也会更强。
 
  而最后一个“N”则代表通过科技的力量,实现多种教学辅助手段。
 
  比如:
 
  我们如何来加强老师和学员之间的交互?
 
  我们如何来批量布置和批改作业?
 
  我们如何来进行学员的评分和评估?
 
  我们如何来实现针对学习者的奖励?
 
  所有这些辅助手段,将会让老师和学员之间的交互更紧密,让学习效率更高、让学习流程更完整、学习模式更人性,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。
 
  知识付费行业是否已经在走下划线?
 
  知识付费在努力探索了三年之后,开始被很多专业人士看空,甚至恶意诋毁。
 
  当然,作为这个行业的探索者,我承认,许多乱象确实存在。
 
  由于前期许多平台片面追求增速,不顾用户体验,一些讲师忽略自身属性盲目跟风,对内容行业缺少敬畏之心,造成用户受伤,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。
 
  还有一些平台,为了增加自己的日活,拼命更新内容,造成用户看不完订阅的专栏,再也不买新课。造成严重的产品供应过剩。
 
  知识付费行业本质上属于体验行业,体验行业最怕出现瑕疵,一旦产品恶评,后面很难扭转。这一点被很多平台忽视,确实很可惜。
 
  由于前期大量鱼龙混杂的讲师入场,导致很多甚至一线平台连都转型困难。
 
  造成知识付费寒冬还有一个原因。这些开放上架课程的平台在用户恶评如潮之后,开始大量囤积大V、明星和大学教授的知识产权,指望借此挽回信任成本。
 
  当然,这是饮鸩止渴。道理如我刚才所说,知识付费产品并不具备媒体属性。
 
  首先,它销量很小,除了个别超一线讲师,多数一线讲师十万份的销量,对于明星、大V来说,这个数字并不能形成裂变效应。媒体人特长在于制造话题和热点,不擅长知识付费产品的强交付、深度互动。
 
  从长期来看,他们选择知识付费平台的方式变现试水成本太高,效果并不如广告、电商、电影的收益大。

内容转自网络,仅供免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删除,转载请备注原作者及来源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t2b.cn/zhishifufei/17/

相关专题: